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国解剖学会与广东省解剖学会联合主办,中山医科大学协办的全国性、综合性解剖学学术刊物,全国公开发行。以广大形态学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形态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改革经验。本刊欢迎人类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神经生物学、影像解剖学、病理解剖学、临床学科以及相关边缘学科的科研论著、综述、讲座、技术方法、教学经验、变异畸形及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的稿件。
首页>解剖学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解剖学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解剖学会 中国解剖学会
- 国际刊号:1671-0770
- 国内刊号:44-148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生物塑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蒋福贵
关键词:生物塑化技术, 塑化标本, 人体标本, 解剖学研究, 医科大学, 专家鉴定, 应用, 形态学研究, 教研室, 高分子化合物, 保存, 组织器官, 制作过程, 位置关系, 生物标本, 进口设备, 青岛大学, 军医大学, 技术制作, 技术处理
摘要:生物塑化技术是将高分子化合物和真空物理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用于处理、保存和研究生物标本的一种技术。经生物塑化技术处理后的标本呈干燥透明状态,无毒无味,具有一定韧性和弹性,不破坏标本原形和组织器官和位置关系,是目前形态学研究中具有较好性能和广泛用途的新方法,受到了国际上较为普遍的承认,并得到了推广。该技术是由德国汉德堡大学解剖学研究所哈根斯于1978年发明的,并在国外获得广泛应用。如Taguchi[1]等专家论述了生物塑化技术是将硅胶或环氧树酯浸入有机体的一种保存解剖物质的新技术。我国在1996年,大连医科大学进口引进了该项技术,应用德国进口设备和塑化剂开展生物塑化技术制作保存人体标本。第三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张绍祥等论述了生物塑化技术在形态学中的应用,介绍了其原理,人体标本的制作过程[2]。青岛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相继成立了生物塑化研究室,经近年来的研究,研制出了生物塑化设备和一批生物塑化标本,并通过了青岛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会上,钟世镇、王兴海、李忠华等各位专家对该技术和塑化标本给以了高度的评价。
友情链接